雨衣布料的種類怎麼分 ?
雨衣布料的種類與差異
相信絕大多數人針對雨衣的工藝,並不會花時間去了解
一般消費者在挑選雨衣時,最常關心的往往是
「會不會漏水」、「穿起來舒不舒適」這兩點
卻很少去思考背後的布料與工藝設計。
事實上,雨衣的品質差異,往往就在於布料結構與加工技術
這些看不見的細節,才是決定雨衣能否真正耐用、防水、透氣的關鍵。
這也是我們撰寫這一篇文章最重要的理由。
但如果你對布料有興趣深究
就會發現不同材質,對於穿著體驗與使用壽命影響極大。
常見的布料有 PVC、PU、TPU 到高階的防水透濕膜(如 Gore-Tex、Dermizax)
它們的重量、柔軟度、耐磨性、防水等級都有顯著差異。
例如 PVC 雖然價格低廉,但手感僵硬且容易老化;
PU 則相對輕盈舒適,但耐用度有限;
TPU 與專業防水膜則兼顧透氣與耐用,但成本較高。
對於長時間騎乘的機車族而言,布料選擇就是一分錢一分貨
會發現每一間廠商其實都在「好」跟「便宜」當中去做抉擇。
雨衣分成 表布、貼膜、防潑水處理,
這三個部分互相搭配,才能完成一件機能雨衣的完整防護。
表布負責提供強度與耐磨性,避免雨衣因長時間摩擦而破損。
貼膜是防水的核心,能有效阻隔雨水滲透。
防潑水處理(DWR)則是讓水滴在布料表面快速滑落,減少積水,保持輕盈感。
這三層的工藝若缺一不可,就會直接影響穿著時的舒適性與壽命。
表布、貼膜、防潑水分別的功用是
- 表布(Nylon / Polyester): 提供支撐性與耐用度,
常見材質有聚酯纖維與尼龍,不同密度會影響重量與強度。 - 貼膜(PVC / PU / TPU / GORE-TEX 等): 專責防水功能,
數值常以「耐水壓」來表示,數字越高代表在大雨中也能維持乾爽。 - 防潑水處理(DWR等): 並非防水,而是第一道防線,
能避免表布吸水導致重量增加與透氣性下降。
三者的搭配,就像是一套完整的防護系統:
外層抵禦外力、中層阻絕雨水、表面減少積水,讓雨衣在暴雨中依舊能保持乾爽與透氣。
表布種類(Nylon vs. Polyester)
材質/比較值 | Nylon 尼龍 | Polyester 聚酯纖維 |
---|---|---|
色牢度 | 較低,易退色 | 較高,色彩穩定 |
耐磨性 | 較高 | 普通 |
手感 | 柔軟 | 偏挺 |
吸水性 | 較高,易吸水 | 較低,不易吸水 |
價格 | 較高 | 較便宜 |
使用情境 | 較高級雨衣、戶外裝備 | 大眾款雨衣、休閒款式 |
貼膜種類 (PVC/PU/TPU)
特性/ 種類 |
PVC (聚氯乙烯膜) | PU (聚氨酯塗層/膜) | TPU (熱塑性聚氨酯膜) |
---|---|---|---|
重量 | 偏重、厚實 | 較輕盈柔軟 | 輕薄有彈性, 介於PVC與PU之間 |
耐用度 | 極高,耐磨、耐撕裂、 防刮佳 |
一般耐用,長時間使用易水解 | 高耐磨,耐撕裂, 彈性佳,不易裂 |
防水性能 | 極佳,幾乎完全防水 | 防水效果好,但長時間可能下降 | 防水效果佳,且兼具彈性與 貼合度 |
透氣性 | 幾乎無透氣,穿著較悶熱 | 透氣性較佳,適合穿著舒適性需求 | 兼具防水與透氣,透氣性優於PU、PVC |
柔軟度/手感 | 偏硬,有塑膠感 | 柔軟、親膚 | 彈性佳,舒適度高,貼合感好 |
耐候性 | 抗候性佳,但長期日曬可能變硬或脆化 | 較怕高溫、長期使用易脫膠 | 耐候性強,耐低溫與耐磨性 更佳 |
環保性 | PVC含氯,燃燒時產生有害物質,環保性差 | 較環保,無氯, 易分解但壽命相對短 |
環保性較佳,可回收,無毒性 |
價格區間 | 成本低,價格最親民 | 中等,常用於機能服飾 | 較高,屬高階功能性材料 |
常見應用 | 雨衣、雨鞋、帳篷、 工業防水布 |
戶外機能外套、 運動服、防風外套 |
高階防水外套、滑雪服、 醫療用品、運動護具 |
補充說明:
- PVC:價格便宜但對環境與人體毒性高,容易發黏老化
- PU:輕便柔軟,常見於時尚雨衣,但怕久放發黏水解
- TPU:介於PU與GORE-TEX之間,兼顧彈性與耐用
- GORE-TEX:最高級,真正做到「防水 + 透氣 + 耐久」
什麼是防潑水處理(DWR)?
DWR = Durable Water Repellent
簡單好理解就是雨衣布料表面的一層撥水塗層,讓水珠滑落不滲透。
他是耐久潑水處理氟碳防潑水
一種在布料表面後加工所使用的「化學撥水塗層」
主要成分是氟碳聚合物(fluorocarbon polymers),
目的是讓水珠在表面「形成水珠滑落」,不被布料吸收。
PU / TPU 是「真正的防水層」(阻水膜),DWR 是「表面防潑水塗層」(氟碳撥水)。
PU / TPU 是完整貼合或層壓在表布背後,不讓水滲進布料內部。
DWR 是塗在最外層,讓水「滑落」而非「停留」
但如果沒有 PU/TPU 等防水膜支撐,水終究還是會滲透進去
結構上:
- 是一種「極薄的防潑水膜」,施加在織物表面
- 利用氟原子具極高疏水性與低表面能的特性
- 能讓水珠、油污等在表面「浮起來」不滲透、不沾附
防潑水種類與環保性
傳統 DWR 材質:C6 / C0 / C8(無氟)
舉例說明:
- 案例一:只有 DWR(但沒貼膜) 表面水珠滑落,看起來不沾水,但下雨
10 分鐘後,布還是濕透、滲進衣服內部,這種叫「防潑水」不是「防水」。 - 案例二:有 PU/TPU 膜(但 DWR失效) 水不會滲進衣服,但表面布會吸水變重、
濕冷、悶熱,實際防水 OK,但體感不佳。
DWR = Durable Water Repellent 防潑水種類介紹
類型 | 特點 | 環保與健康性 |
---|---|---|
C6氟碳防潑水 | 常見、潑水效果佳,但略有毒性 | 中等,仍含氟 |
C0無氟防潑水 | 無氟環保,對人體友善,但潑水性略差 | 最環保無毒 |
C8氟碳防潑水 | 潑水性最強,但毒性最高 | 不環保,已逐步淘汰 |
矽膠防潑水塗層 | 天然成分,可降解,潑水效果普通 | 環保,生物相容性佳 |
補充說明:
- C8(長鏈氟碳)會產生永久性污染物(PFOA),對人體與生物有害。
- 現在戶外品牌如 Patagonia、The North Face 多採用 C0 無氟DWR,但需頻繁補噴保養。
- 無氟撥水劑比較環保但相對容易失效,需要定期補充噴劑維護。
- DWR會隨時間洗掉,需要補強
- 常洗、摺疊、磨擦後,撥水力會大幅下降
- 但防水膜通常還在,只是水珠會「濕貼在表面」
- 可使用 DWR 補噴劑(如 Nikwax、Granger's)進行補強
布料挑選的未來趨勢
隨著消費者對機能性與環保意識的提升,
雨衣布料的發展也逐漸走向 永續、輕量化與智慧化。
-
永續環保布料
傳統 PVC 與 PU 雖然常見,但在環保性上存在爭議。未來更多品牌將導入
可回收聚酯纖維(rPET)、無氟防潑水劑,降低對環境的負擔,同時保持防水機能。 -
新一代透氣防水科技
除了常見的 Gore-Tex、Dermizax 外,也開始出現 生物基 TPU 膜 或
奈米級多孔膜,這些材質能在極端暴雨下保持高防水,
並兼顧良好的透氣度,讓長時間騎乘更舒適。 -
智慧化功能應用
未來的雨衣可能不僅是防水工具,還會整合 夜間智慧反光材質、體溫調節布料,
甚至與穿戴裝置結合,提升安全性與舒適性。
👉 對台灣的機車族來說,雨衣早已不是單純的「遮雨工具」,
而是日常交通不可或缺的裝備。
未來能夠在 功能、防護與環保責任 之間達到平衡的布料,將會成為市場主流。
我們希望在雨衣的材質與設計、功能與成本當中取得平衡
因此在設計時,我們不只考慮到「能防水」,更希望穿著者能長時間保持舒適、
不受束縛。同時,也會根據不同使用情境來調整:對偶爾短程騎乘的消費者,
提供價格合理的實用款;對需要全天候風雨中奔波的外送員或重度通勤族,
則推出更加耐用、兼具防積水、較為舒適的機能款。
最終目標,就是在 布料選擇、工藝細節與價格承受度 之間,
找到最適合台灣機車族的解決方案。
對雨衣還有任何的疑問嗎 ? 歡迎私訊小編
【客服專線】官方 LINE(包含@) @SNOWSTORMI
加入官方LINE ➡️ https://page.line.me/snowstormi